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欠缺,中国物联网产业任重而道远
2014-09-15 13:14:14 来源:中国仪表网通俗的说,物联网就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品,用互联网这张“网”连接起来。你不要觉得物联网离自己很远,因为它正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提到了物联网,就不得不说一说传感器。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物联网正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感器这个“触手”来捕获、传送、处理数据的。
如今,物联网活跃在各个行业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中。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计算模式、无线通讯技术等不断融入到工业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实现大幅提高制造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物联网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工业生产模式,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国外被视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试验和示范性探索阶段。而阻碍物联网在国内快速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传感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关键技术。
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传感器、RFID技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如芯片等仍然依靠进口。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国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继续落后。在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力、污水处理、制药、化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我国使用的芯片大多被国外芯片垄断。“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表示,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在9月3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传感器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其发展滞后于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高端产能不足、低端同质竞争”已成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短板。一是传感器尤其是高端传感器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低。部分多功能、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多数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甚至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二是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工艺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超高频、微波产业链中,目前从事芯片设计的企业为数不多,芯片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总的来说,高端传感器制造,以及超高频、微波射频识别(RFID)芯片制造仍是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技术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近日,惠普旗下应用安全部门Fortify对10款高人气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审时发现,这些设备竟然存在250个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平均每款25个,这些设备包括电视、网络摄像头、自动调温器、遥控电源、喷水灭火器、门锁、家用报警器、体重秤、车库开关以及家用多设备控制器等。
Gartner预测会有260亿个物联网设备,而IDC预测会有2120亿个物联网设备。无论是260亿还是2120亿,随着大量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入侵网络的方式必定会比现在多得多。智能仪表、设备维护与监测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资产追踪系统、智能零售货架、工厂控制系统乃至可穿戴设备等,都有可能成为黑客入侵攻击的对象。
由此看来,除了技术短板,安全问题也是阻碍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拦路石”。物联网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那么大数据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甚至国家、军事秘密,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旦我们能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好安全问题,物联网必将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大惊喜。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