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到现实只差一步:阿尔法磁谱仪数据证明暗物质存在的6个证据已找到5个
2014-09-22 13:40:56 来源:新华网暗物质是现有宇宙构成理论中最关键的假设之一,能够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不自洽问题。为寻找暗物质,丁肇中于1995年提出了建造阿尔法磁谱仪的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中国科研机构都参与了磁谱仪核心部件的建造。2011年5月,阿尔法磁谱仪被送入太空,开始执行为期3年的暗物质探索任务。
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呢?上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在大爆炸以前处于真空状态,大爆炸以后才形成了物质世界,据此推断就应该有反物质存在。此后,物理学家们开始了寻找反物质或称暗物质的努力。
“暗物质是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想要证明它的存在可不容易。”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组首席研究员陈学雷介绍说,1930年左右,科学家发现有一些星系团中的物质,产生的引力要比其他可以看到的星系多一些,但是这些物质不发光,所以就起名为暗物质。
现有物理学假设认为,人类目前所认知的物质世界大概只占宇宙的4%。在这之外,那些不发光不发热的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暗能量。
由丁肇中教授领导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项目之一。阿尔法磁谱仪的结构很复杂,任务很艰巨,但它工作的基本原理却是高中物理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知识。其实,阿尔法磁谱仪就是一个带电粒子探测器,其核心部件是由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经4年努力研制的永磁体,可以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当宇宙中的带电粒子穿过这个磁场时,磁场就对它施加洛仑兹力使之发生偏转,这时,记录有关数据,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就可以从中区分出正电子等各种带电粒子。
寻找暗物质主要有3种途径。一种是利用粒子对撞产生直接暗物质;另一种是利用引力场间接探测。暗物质不发光,但是可以产生引力,因此可以通过对引力场变化的测量来寻找暗物质。中国主导的“熊猫计划”(PandaX)就是后一种方法的实践。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代表了第三种途径。从理论上讲,暗物质相互碰撞会产生过量正电子(所带电荷量与我们常见的带负电的电子恰好相反),因此可以通过探测正电子来寻找暗物质。
自从2011年5月16日被安置到国际空间站迄今,阿尔法磁谱仪已运行四十多个月,共搜集了54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刚刚公布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最先收集到的410亿个数据的分析。在这些数据中,科学家观测到约1000万个电子与正电子,这是半世纪来检测到的正电子分率的最大值。
根据丁肇中研究小组此次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布的结果,已发现的宇宙射线中过量正电子的5个特征分别为:正电子比例上升是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在速率方面,正电子占电子与正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峰值;还有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向。
据丁肇中介绍,证明暗物质所需的最后1个特征就是正电子的产生率会不会突然下降,“这个要花很多的时间,”丁肇中说,“很快下降一定是暗物质跟暗物质对撞产生正电子,因为暗物质能量有限,到一定能量以后就不可能再产生正电子,所以会突然下降。”
对于这一批数据的意义,丁肇中说:“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没有一个和过去100年所收集的结果是一样,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就是所有的结果慢慢改变人类对于这些的了解。”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