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智能加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7113-02-24 14:26:00 来源:人民邮电报目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竞争热点。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关于智能制造”的探索实践不断。郑杰表示,浙江从2013年起就将“机器换人”作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2013年~2018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如今,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一是缓解用工缺口,二是产品质量与稳定性、标准化程度提高,三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提高。据了解,在国家层面,制造业升级已被提上日程。在2014年年末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并明确了五大重点措施。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信息化与商业融合,这使得很多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获得了通往市场的金钥匙。电子商务的迅猛上升势头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巨大威力,然而,如何将这种威力从产品销售环节深入到产品制造环节,使得现代工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绽放出新的生命力?郑杰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运营商来说,首先要做好智能管道这个基础,智能制造对工业宽带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具备海量数据的传输、存储、分析能力,运行稳定且覆盖广泛,在交互、共享技术上要更强,更具备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要加快建设步伐,迎接工业互联网的到来,要加快工业网络的相关标准制定,对于重点工业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做好物联网应用与工业网络建设的对接,加快无线网络环境的构建等等。
国家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逐步完善。当前,我国在智能测控、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领域,可谓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地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高端技术、高端设备、核心部件依靠进口,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突出。为此,通过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任务艰巨而迫切。为此,郑杰提出要重点需要关注“四个一”工程。
“一套标准”。“智能制造”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
“一个系统”。建设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信息物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机器、车间、工厂、信息系统、劳动者乃至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的全面深度互联,打通端到端数据链,实现从单个企业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制造活动的实时数据感知、传送、分析和处理,实现动态资源能源配置和智能化的决策。
“一个云平台”。面临新的智能制造时代,要加强企业的“云化“升级,推进“工业云“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工业企业提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使工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实现共享化。
“一批技术”。面向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要加强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攻克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难关。
“要想让中国制定的标准在国际上广泛采用,必须夺取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实现标准的国际化。”郑杰谈到,智能制造,必须要标准先行,要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议借鉴德国发表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的做法,在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制定出台“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
郑杰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工业云的推进力度,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模式,加快基于云概念中的最新技术,从硬件到中间件,提供适合工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跨领域的合作,例如在车联网领域,大力推进汽车厂商、芯片厂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多产业合作,加强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共同组建第三方公共车载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智能车载终端通用化、标准化进程。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