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成推动中国智造的催化剂
2015-03-19 11:36:0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此次“工作要点”的核心主要着力解决制约原材料工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军民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工作要点》中提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问题。其中提出,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尤其是在健康危害和危险作业环境、重复繁重劳动、智能采样分析等岗位推广一批专业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掀起了机器人研发热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必须加快推进。
从政府层面传出的声音足以看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最初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向“智造业强国”转型相契合。据了解,目前我国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
而据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902台,同比增长19.2%,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预计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000台。
如果从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数据,呈现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2.7万台,同比增长19.5%,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14.8%,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占世界存量的8%,仅次于日、美、德、韩。2013年我国市场销售3.66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1/5,同比增幅达60%,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但是,如果从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来看,我国平均每万人保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3台,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8台,更远低于韩国的396台和日本的339台。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的比例为6.4%,日本26.6%,美国13.8%,德国13.6%,韩国10.8%。由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因而,目前我国市场规模尽管已是全球最大,但相比日本、韩国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仍很滞后,在汽车制造等高端行业领域,外资机器人的市场份额达96%,几乎成垄断地位。国内机器人的制造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并且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较弱。在如此客观境遇下,助推机器人产业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有业内人士称,在工信部的推动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年,中国产机器人即将进入国际市场接受检验。如果中国机器人企业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我国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就能立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过剩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影响力的企业,还是助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等,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实施。两会期间也有一些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着一些短板。
行业专家建议,对关键新材料的发展应从以下四大领域入手。一是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方面;二是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方面;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四是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行业分析师张智飞表示,应该加快各工业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在计划实施中,加强对计划执行力的监督。而且需要加大对于新材料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更多新材料研发成功率,形成更多的研发成果。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中,加大第三方的引入力度,推动行业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