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监察开展在即 仪器设备需实现智能化
2018-03-15 13:18:262018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持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制定了此项计划。
工业节能监察来了!仪器仪表行业大有可为
根据强制性节能标准,工信部将对以下几大方面实施专项监察:2017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重点高耗能行业能耗、阶梯电价执行、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此外,将继续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监察,对重点用能企业执行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情况监察,以及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执行情况监察。所有相关工作的开展,都将重点落实到了“节能”这一关键点上。
据悉,工信部将重点监察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并将覆盖超过5500家各行业企业。业内普遍认为,专项监察活动彰显了国家对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的决心。一系列工作一方面能够切实推进节能、绿色发展等战略落地,加速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大大培育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并有望使整个产业规模迅速达到十万亿水平。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仪器仪表将在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可以说,未来仪器仪表行业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
节能环保新要求!仪器设备需实现智能化
去年《“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这些工作计划的完成离不开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监测,这就需要大量的节能检测仪器设备。以煤炭为例,它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广泛应用于各大产业当中。国家对工业节能的重视,势必使煤炭的利用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也势必为煤炭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提供长久动力。除了提供庞大的需求市场,我国工业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对用能企业执行能源计量和能效管理,这就要求检测仪器具备一定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此外,由于工业当中各大产业情况不同,仪器仪表的适应力和适配性也需要有所提高。为了提升能源计量的效率,节能检测仪器还需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分析、传输功能,这意味着我国节能检测仪器需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除了节能检测仪器之外,另一类仪器设备也面临新要求。此次《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提出了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可以说,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能耗大、污染高的仪器设备将被淘汰,更多环保型设备将被更多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我国环保设备行业应当抓住机遇,在提升产品节能减排性能的同时,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环保仪器设备的智能化。
小结: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不少面向国内以及国外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计划,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不过,目前该产业仍然呈现小散乱的格局,产业规模有待发展,竞争秩序有待规范。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国外,也导致国外先进仪器产品占据国内的市场份额。要想突破进口垄断,势必需要提升国产仪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使其拥有竞争优势。
工业节能是节能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既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分析找出工业行业的能耗损失及浪费现状,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效的降低工业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是工业节能。中国工业节能的潜力巨大,通过节能减排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投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中国工业节能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